:::

漢學中心舉辦2015年度第三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date:2015/11/25

漢學中心舉辦2015年度第三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漢學研究中心於今天(104)年11月24日(星期二)中午在國家圖書館簡報室舉辦2015年第三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四位訪問學人,分別:來自丹麥、印度、紐西蘭、奧地利共同分享其研究成果,藉此討論切磋,精進國內外學術水準,亦作為我國外交政策之參考。

此次會議由外交部研究設計會劉經巖副主任擔任主持人。首位發表者為丹麥奧胡斯大學助理教授Paul O’Shea博士,講題為「美國對臺政策的模糊與清晰:尋找滿意的中道」。Paul O’Shea博士的觀察指出,美國的對臺政策,即所謂的「戰略模糊」,在最近兩岸和解的背景下,美國的政策仍然不明確,是積極推動和解甚至統一,或者美國實際上已經明確承諾保衛臺灣?Paul O’Shea博士在此次會議就美國對臺灣政策的三大建議,及分析對三方都較為有利的政策做了評估。

第二位講者為印度潘迪迪達雅爾石油大學助理教授 Rupakjyoti Borah博士,講題為「分析臺灣於印度『東望』或『東進』政策中之定位」。Rupakjyoti Borah博士指出,印度和臺灣的關係可回溯至前總統蔣介石的時期,甚至更早在前總統於1942年訪問印度,並會見了該國民族之父甘地聖雄。本演講著眼於國際發展前景,以及在關係之建立的問題。Rupakjyoti Borah博士分析印度政府對東亞地區推動印度『東望』或『東進』政策中與臺灣的關係和所帶來的結果。也尋求印度和臺灣的利益,和彼此雙方更緊密聯繫的答案。Rupakjyoti Borah博士的研究發表,也為印度與臺灣未來的關係提供路線圖。

第三位講者為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助理教授 Joe Burton博士,講題為「亞太地區之網路安全:衝突與合作」。在這次演講中,Joe Burton博士特別探討了網絡攻擊和網絡過度開發氾濫是在亞太地區日益嚴重的問題。中國、日本、臺灣、美國,以及南韓和北朝鮮皆對網絡安全進行投資與革新;彼此在戰略上又維持互相競爭、合作的關係。亞太地區網絡安全也變得軍事化,使得網絡攻擊對於經濟和政治層面可能造成影響的成本迅速攀升。在這個脈絡下,Joe Burton博士表示,相關研究可以分析建構惡意網絡活動在亞太地區(包括網絡犯罪,網絡間諜,網絡行動,網絡恐怖主義和網絡戰)的嚴重程度,而對此更深入的理解將可提供臺灣如何應對網絡安全的建議。

最後一位發表人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康思寧(Peter Casny)博士,講題為「臺北都會區能源消耗之政治議題」。康思寧博士指出,他的發表可以為家庭消費的政治性,及考慮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化發聲。康思寧博士有鑑於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地理政策、環境、經濟或軍事領域,但缺乏學術文獻關於安全需要和個人的日常活動之衝突,所以他對此做了研究。康思寧博士認為,家庭消費的體現是時機已經成熟的信息,讓我們強烈的重新評估,認知和調整,不僅是能源的安全,更是可維持永續生活方式的個體意識呈現。

此次成果發表會,除有多位外籍學人及駐臺使節參加外,更有外交部官員、學者、民間基金會與一般民眾等國內外來賓約130人與會。最後並進行討論,聽眾發問踴躍,與會來賓也紛紛交換他們對臺灣政策的看法,並交換意見,產生許多激盪。會議結束後,與會的來賓並留在現場持續交流,進一步認識彼此、深化關係。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自2010年開辦,一直委由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辦理行政業務與接待事宜。自2014年起訪問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在國家圖書館公開舉辦,每年舉辦3-4次。